1、实事求是的说是存在这种可能性的,但是很微小。从战前的数据统计来看德国的工业基础虽然强大但是并没有到达非常可怕的地步。如果法国可以同仇敌忾,利用地理的若干优势抵挡德国的机械化部队,那么还是存在僵持,甚至反败为胜的可能。
2、综上所述,二战时期的法国在多方面都未能有效应对德国的挑战,最终未能成功打败德国。

3、法国是清楚地知道德国的战争潜力的,整个德意志地区有8000万日耳曼人口,与此相比,法国只有4000多万。如果让德国整合好了日耳曼地区,单凭人力资源优势,就能把法国给拖死。至于决定战争胜负的资源、制度等,德国传统上的集权体制也比法国的民主制度要优越的多。
4、二战时期的法国在德军面前战败的速度非常快,以至于希特勒都无法相信自己的军队已经如此迅速拿下来了宿敌——法国。
5、德军闪电战 法国弥漫着厌战情绪 虽然法国是一战中的战胜国,但却为胜利付出了巨大的代价。首先是债务。因为战争的关系,法国负债近250亿金法郎,财政几乎无法运转。其次是战争损失。在一战中,法国死亡近300万人,工业和交通遭到毁灭性打击,国家已经处于半崩溃的状态。国家崩溃,受害的实际上还是人民。
1、综上所述,二战时期的法国在多方面都未能有效应对德国的挑战,最终未能成功打败德国。
2、如果当时的法国能够凝聚战争意识,打一场拖延的战役还是有可能的。
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和法国组成的联军意图击败德国军队,但最终遭遇了失败。联军在敦刻尔克进行了历史上著名的撤退,将士兵撤回英国。为何联军未能战胜德军,以下是几个关键原因:首先,英国和法国并非急于与德国开战,而是希望以军事威慑使其退让,转而与苏联发生冲突。
4、二战时期,英国和法国组成联军,希望能够直接将德国军队击败,但是最后的结果确实德国军队直接将英国军队和法国军队全部击溃,英国军队用法国军队做了替罪羊,最终通过敦刻尔克大撤退撤回国内。
法国是传统的欧洲乃至世界强国,军队规模超过300万,却在短短38天内被德军攻破。 其实,法国的300万军队并不完全是作战部队,训练有素的正规军只有80万人,但是法国当局一味对法西斯采取绥靖政策,幻想着让步就能带来和平。 直到波兰沦陷后,法国政府才紧急动员了300万军人。
法国在一战的时候还没有彻底准备好,就把德国打退,而二战时英法联军准备了330万大军,而只要德国按照法国布的局,就可以再次把德国军队打的哭爹喊娘。这个剧本是法国为德国量身定做的,所以马奇诺防线只是一个幌子,让德国再按照一战时的路线,从比利时荷兰进入法国,然后守株待兔消灭德军。
由于自身的能力不足,法国不得不对德国一再退让 法国虽作为一战的战胜国,但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多少好处。在此之前一直是法国同俄国一起维持欧洲秩序,现今法国成了一枝独秀。法国越来越感觉自个已无力全面压制德国,在这样的情况下,法国拉上了捷克斯洛伐克、波兰对德国形成了包围圈。
除此之外,二战中德国也打了不少闪电战。当时拥有着300万大军的法国,仅仅在一个月内就向德国缴械投降了。然而就两场战争的时间都不是世界上最短的,今天我们要说的这场战争仅仅用了38分钟就结束了,这个记录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被打破,它就是英桑战争。
我们把时间定格在一九四零年的法国,号称拥有300万大军的法国,仅仅38天就屈从于德国。
这一天被德国人称为“战斗机日”。在这以后,英法空军只敢在夜间升空活动,战区制空权被德国人牢牢控制住了。 德军装甲集群长驱直入,其威力与速度是战争史上闻所未闻的。法国陷入惊慌失措之中。